XM手机官网

蒸面包成了创业“新顶流”(2025年01月24日)

XM

一、蒸面包成了创业“新顶流”?

最近 ,市面上又出现了一个“创业新宠 ”——蒸面包 。

一只只面包排列整齐 ,多巴胺配色让人口水直流 。闻起来没有传统面包店过于突出的烘焙香气,吃起来不像馒头那么瓷实,又没有烤制面包那么“干巴 ”。从草莓奶酪到土豆咖喱 ,甜口 、咸口都能轻松“拿捏”。

10年前,港荣蒸蛋糕凭借“蒸的不上火”这一广告词,成了人尽皆知的品牌 ,也在大众心中,留下了“蒸制更健康 ”的种子 。如今,提起蒸面包 ,不少人的第一反应也是其比烤制更健康。

在外观上,蒸面包制作过程中规避了传统烘焙的美拉德 、焦糖化等高温反应,能较好地保留面团颜色 ,而缤纷的色彩,自带传播基因。

由此,蒸面包这一品类如星星之火 ,在市场中迅速铺开 。

如今 ,在澳门、东莞、昆明 、成都、上海等地,都有“蒸面包”的身影。越来越多烘焙人涌入“蒸面包” 创业大军,甚至有宝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 ,从工作室起家,接连盘下两处店铺,其在长沙的第三家店也在装修过程中。

比起街头的蒸面包店、蒸面包摊子 ,小红书上则涌现了更多的蒸面包“创业讲师 ” 。一些博主将自己的经验分享到社交平台,并打造相关课程,吸引更多“小白”入场。不少谋划春节摆摊的00后 ,也看上了这一品类。

如今,在小红书上,#蒸面包#有2万+篇笔记 ,抖音上,#蒸面包#也累计有9.5亿次播放 。其中,大部分都是教学相关帖子 ,为蒸面包“添了一把火”。

课程贴热度颇高 ,但也有教学避雷贴

实际上,不止蒸面包,近一年来 ,地摊牛排 、地摊烧鸟、罐罐奶茶、1元慕斯等创业项目,在社交平台上都异常火热。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特点,比如简单上手 ,新手也能做;比如操作灵活,适合摆地摊;再比如,颜值高 ,容易吸引年轻人 。

二 、“不上班 ”的年轻人,开始扎堆摆摊

这些项目诞生的背景,是越来越多焦虑的年轻人、迷茫的失业者 ,涌入灵活就业市场 。由此催生了“轻量化创业“的热土。

近年来,竞争日益加剧,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 ,无数年轻人试图跳出职场的裹挟 ,“直接躺平,提前退休,拒绝内耗”。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人 ,不少都面临了“毕业即失业”的严峻考验 。

因此,更多年轻人开始踏入灵活就业市场。《青年求职行为洞察报告》显示,有88.1%的00后正在灵活就业或愿意尝试灵活就业。正所谓“想创业 ,先摆地摊 ”,不少“离经叛道”的年轻人,选择了餐饮地摊创业 。

无论是开店还是摆摊 ,餐饮作为“刚需中的刚需”,总是不少创业者的第一选择。但如今,餐饮创业愈发专业化 ,大部分贸然入局的小白最终遗憾离场。今年的咖啡、奶茶市场,便是一堆“血淋淋 ”的案例 。因而,低成本 、低风险的地摊餐饮 ,获得了更多“普通人 ”的青睐。

比起花几十万加盟一个品牌 ,花几千块或者一两万交学费,就能自己创业,风险更低 ,吸引了不少小白投身其中。

一位蒸面包的教学老师对内参君分享:“加盟是给别人打工,还要掏大额加盟费,如果学课程 ,就是自己当老板 。像我们年前线下三天技术班学费是2980元,主要进行技术教学,同时也会在运营管理、营销方面提供相关经验。”

在传统的职场中 ,要受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,而地摊创业没有固定的时间、地点,经营模式更加灵活。

也因此 ,地摊创业,吸引了一批抽不开身的“宝爸宝妈” 、不想坐班的“00后 ”,以及寻求副业的“打工人”投身其中 。夜市 、写字楼、地铁口附近 ,都是摆摊的热门选择 。

实际上 ,不止年轻人,近年来,大牌餐饮如麦当劳、肯德基 、海底捞、紫光园等 ,纷纷下场摆起地摊,不仅帮助品牌更好地探索了下沉市场,更释放出了地摊餐饮的利好信号。

三、比摆摊创业还多的 ,可能是教你创业的

蒸面包 、地摊牛排、地摊烧鸟等创业项目兴起的另一层原因,则是社交媒体的助力。在小红书、抖音等平台上,有一批“创业导师”争相发布教学课程 ,从产品制作到品牌打造,从线上咨询到线下制作,都能找到相关的教学帖子 。

抖音中 ,#地摊创业#话题的视频播放量已经达到了61.7亿次,#摆地摊创业#也有9.3亿的播放量。其中,许多地摊通过网红打卡 、美食推荐等方式 ,获得了大量关注 ,提升了自身营业额的也进一步推动了地摊餐饮的流行。

而社交平台助推下的地摊创业,看着都是“日入上千 ”,实则布满了“暗礁” 。

1、借助互联网宣传 ,营销远大于教学。

大部分“创业指导”,借助互联网的浪潮,完成课程宣传。以私房烘焙为例 ,据新红数据,2024年仅半年,私房烘焙相关的商业笔记数同比增长了300% 。大量以“私房烘焙起步教学 ”为题的笔记也遍布小红书。

不止私房烘焙 ,打开社交平台,搜索“餐饮创业”,各式“从0到1的摆摊攻略”与“月入2w ”共同映入眼帘。但另一边 ,创业者们发布的“劝退贴”,热度也居高不下 。

2、产品“换汤不换药”,极易与市场脱节。

在这些铺天盖地的宣传背后 ,实际上的教学内容 ,往往与市场发展存在区隔。如去年爆火的新中式馒头,传统的馒头换个花样 、换个包装,再取个响亮些的名字 ,添加上如“新中式 ”的噱头,就被包装成了极具前景的创业项目 。但与真实的消费者需求不匹配,项目就很难持续 。

在《19.9元“穷鬼 ”牛排 ,被捧成创业顶流》一文中,内参君也提到了类似模式背后的问题。尤其随着市场中对地摊的限制逐渐降低,越来越多的创业者瞄准了地摊模式 ,但实际操作中,却往往不尽人意。

一位餐饮招商经理直言:“现在地摊客价也不便宜,价格优势已经消失大半 ,但创业者却都想摆摊分一杯羹,想得太简单了 。”

3.“讲师”创造需求,部分收费项目不透明。

在社交媒体中 ,有一大批餐饮人认真分享自己的所见所得 ,并提出中肯建议。但也有部分所谓的“创业讲师 ”,并未真正涉足餐饮行业,而是在某一品类热度较高时迅速跟风 ,教学内容也往往流于表面 。

而在价格方面,部分课程看似亲民,后续却又很多的隐藏收费。如烘焙项目 ,就有创业者大倒苦水:“学习培训花了三万多,但老师教的就是网上能搜到的配方,后面如果要学新配方 ,还要另交钱。”从独家配方,到特殊食材渠道,再到所谓进阶课程……处处都有坑 。

餐饮创业 ,尽管看上去门槛低,但要想真正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,仍有很长的路要走。而高昂的学习费用、同质化严重的产品、激烈的市场竞争 ,让许多创业者深陷困境。

与此地摊经营 ,从健康证 、营业执照 、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证件的办理,到生产用料是否透明、售后是否存在保障,都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。

四、小结

路上的荆棘并未阻挡创业者们的热情 ,只是在面对所谓“0基础摆摊创业月入2w”的宣传口号时,需更加谨慎。

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地摊创业一定就是“坑 ”。近年来 ,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鼓励发展地摊经济,不仅降低了创业门槛 ,而且在税收优惠 、金融支持和培训指导等多方面,都提供了更好的营商环境 。

正如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秦朝所说,餐饮市场正回归真实 ,即将迎来一个“良币驱逐劣币”的时代 。曾经的阴霾终将散去,迎来的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餐饮创业新时代!